欢迎访问比翼知识网!
比翼知识网LOGO

败军全文-败军全文免费阅读

2025-11-02 19:10:40
骆驼病毒
6

败军全文-败军全文免费阅读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什么意思?

  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在将要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一道《出师表》,其主旨是劝诫后主修明政治,“开张圣昕”,知人善任,表示自己要继承先帝遣志,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息,其中也回忆了自己跟随先帝刘备的历史。此名句即出自文章的这一部分。它以直陈其事的方法,通过在。败军之际”受任,在“危难之中”奉命,写出一腔忠心赤胆,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为后人沿用至今。 拓展,古文今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   例如: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译文: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道:“我不如老农。”   2、意译: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①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   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   例如:原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②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例如:原文: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对译: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你容纳的。   调整: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容纳你的。   ③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洁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例如: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 对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衰落。 增补: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已经衰落。   ④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   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例如:原文:狼度简子之去远。(《中山狼传》) 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   ⑤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     象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及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什么意思?

《出师表》

原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历史猜测:

1.这句话指的是刘备当阳长坂一战失败,诸葛亮奉命去东吴.

2.是指刘备东征失败在白帝城临死授予诸葛亮的遗命.

且等烽烟静四陲,败军高奏凯歌回 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唐代戎昱的《塞下曲·其六》,意思是:且等到边疆的烽烟静悄悄地消散,败退的军队凯旋而归。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败军之际是成语吗?

败军之际不是成语。败军之际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内容。原文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说诸葛亮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了出使东吴的使命。所以说败军之际并不是成语,只是一个关键性的词组。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5  比翼知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150051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