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比翼知识网!
比翼知识网LOGO

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强度一般是多少

2025-10-26 03:55:54
管家少爷
8

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强度是多少?

太阳常数为1.95卡/厘米2.分.

太阳辐射强度就是太阳在垂直照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一分钟、一天、一个月或者一年内),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测量太阳辐射强度,就叫做太阳常数。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在1分钟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称为太阳常数。它是用来表达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

太阳辐射强度多少算强?

在波长0.48微米的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达到最高值,数值约为3.0卡/cm2.分以上。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后者占43%。紫外区只占能量的7%。在波长0.475微米的地方,太阳辐射的能力达到最高值。由于地球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因此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然而,由于日地间距离太大(平均距离为1.5 x 108km),所以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强度几乎是一个常数

太阳辐射强度分布?

我们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许多的要素来组成的,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其中地形和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要素。一个地区的气候状况,往往会决定一个区域的生物、水文和土壤等要素,组成气候的要素包括气温(热量)、降水和光照等三大要素,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气温特征包括年均温和气温年较差两方面,降水特征包括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两方面,而光照主要是指太阳辐射,通常以年太阳辐射总辐射量的多少来衡量。

中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光照和热量两个气候要素都是来自于太阳的“太阳辐射”,也就是说太阳辐射中同时包含了“光”和“热”,光照的强弱主要影响植被的光合作用,和热量还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热量高的地方光照不一定强,光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方面是太阳辐射与地面的夹角的大小,第二方面是大气对于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强弱,第三方面是日照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说,在气候中我们说“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指的就是“光照”条件的强弱。

中国地形图

下面我们来阅读“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来看看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征,以及年太阳辐射量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在哪里?从第一方面影响因素来看,太阳辐射和地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通常以正午太阳高度来衡量,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就越高,太阳辐射的能量就越集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理论上来说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应该会从低纬往高纬递减。但是,我们发现,我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几乎难以发现从低纬往高纬递减的特征,我国的南方地区普遍比北方地区太阳辐射数值要来得低,说明纬度因素并不是影响年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因素。

三大自然区太阳辐射分布图

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我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呈“由东南往西北递增”的总体特征,从三大自然区的角度来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明显高于东部季风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第二方面的影响因素来看,肯定是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的时候被大气的削弱程度不同,这里主要是天气和海拔两大因素在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湿润区或半湿润区,年降水量较为丰富,多阴雨天气,大气中云层较多,对太阳辐射反射强烈;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十分稀少,多晴朗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很少,所以西北地区光照十分优越。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

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强度一般是多少

而青藏高寒区,地形属于高原地形,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水汽难以进入,总体上降水稀少。位于青藏高原东南方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唯一的水汽通道,所以青藏高原地区年降水量由东南往西北递减,我们发现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也是由东南往西北递增。不仅如此,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层较为稀薄,大气对于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多,从而使得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能比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更高。青藏高原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地区,达到8000兆焦耳每平方米。

我国南方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我国东部季风区中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由于海拔较低、阴雨天较多,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其中,尤其是以四川盆地最为突出,年太阳辐射总量甚至低于3500兆焦耳每平方米,不及我国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的一半,究其原因和四川盆地的盆地地形有很大的关系。四川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盆地内的水汽难以飘散,多阴雨天气多云雾,对于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很少,光照条件较差。此外,日照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太阳辐射强弱,除了天气阴晴会影响日照时间长短外,昼夜长短也会影响光照时间,比如在夏季季节,我国越往北白昼越长,光照时间也就越长,太阳辐射就越多。

太阳辐射强度的单位是什么?

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常数:太阳辐射强度就是太阳在垂直照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一分钟、一天、一个月或者一年)内,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测量太阳辐射强度,就叫做太阳常数.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在1分钟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称为太阳常数.它是用来表达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这里需要解释几个概念:日地平均距离:15000万公里在大气上界:就是说不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即在没有大气的情况下.太阳常数的数值,由于观测年代不同,以及观测方法和推算方法的不同,在不同的书籍和资料中,其数值常不一致,变动幅度在1.90-2.90卡厘米/2.分之间.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决定采用1.98卡/厘米2.分.近年来,在宇航事业取得新资料的情况下,经过大量观测和分析,测得新的太阳常数为1.95卡/厘米2.分.据研究,太阳常数也有周期性的变化,这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关.因此,在长期气象预报过程中,常把太阳常数和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联系起来,分析气候长期变化的趋势,为国民经济计划服务.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垂直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强度,但太阳常数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之间,存在着下面的数学关系式:I=I0.sinh式中,h为太阳高度角,I0为太阳常数,I为投射到大气上界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上式表明:大气上界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强.当太阳高度角为90°时,太阳辐射强度就等于太阳常数.因此,太阳常数就是到达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的最大值.

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可以多少?

在波长0.48微米的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达到最高值,数值约为3.0卡/cm2.分以上。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前者占太阳辐射总量的50%,后者占43%。紫外区只占能量的7%。在波长0.475微米的地方,太阳辐射的能力达到最高值。由于地球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因此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然而,由于日地间距离太大(平均距离为1.5 x 108km),所以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强度几乎是一个常数。因此人们就采用所谓 “太阳常数”来描述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它是指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经过测定,国际学术界一致将“太阳常数”取为1357W/m2。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5  比翼知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150051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