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什么意思-退避三舍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2025-09-04 07:51:35
8
退避三舍什么意思?
意思是:春秋时,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公子重耳遵守诺言,主动把军队后撤九十里。比喻对人让步或回避。
例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退避三舍,养精蓄锐。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退避三舍的意思?
退避三舍是一个历史典故: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后引申为某一方面对另一方的时候,主动避让。
退避三舍意思?
古时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即为九十里,退避三舍指古代两军交战为对对方表示让步主动避让退后三舍之地,这是礼貌之举,仅此,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的实战了。
成语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就是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退避三舍的智慧往往能化解矛盾,维护和谐。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退避三舍的策略,避免无谓的争执,保持团队合作的氛围。退避三舍还是一种智慧,能够有效缓解紧张局势,促使双方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