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比翼知识网!
比翼知识网LOGO

三十六计的故事_三十六计的故事完整版

2025-08-05 17:18:24
秘洪学
15

三十六计有哪些故事?

1、第一计:瞒天过海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

2、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3、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4、第三计:借刀杀人

三十六计中十个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第一计 瞒天过海


【故事】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平定东土。一日,游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家业已独备。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设计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还有一说就是贺若弼瞒天过海战陈国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一带)。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计 围魏救赵


【故事】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军队的力量。公元1860年,清军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清军仗着人马众多,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


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但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大家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年轻的将领忠王为洪秀全献上一计。他说:“如今,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抗州。然后天王乘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也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诸王全将都认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有两位王爷亲率精兵突围,胜利是有把握的。可是生性喜欢猜疑,以为天京被围,形势险恶,怀疑二王是不是想乘机脱逃,所以迟疑不决,没有吭声。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泪如泉涌,说道:“天王,天国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吗?”也跪在天王面前,恳求洪秀全下令发兵。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照计而行。


这年,正值过年,清军仗着人多势众,已把天5京团团围住,也就略有松懈。这天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部人马,乘着黑夜,从敌人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是小股部队逃窜,也就没有追击。


二王突围后,分兵两路:李秀成奔杭州,奔湖州。李秀成抵杭州城下,见守备森严,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击退。原来这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李秀成见三天三夜未能攻下抗州,心中焦急。突然天降大雨,城内守军见久攻不下,都很疲惫,天又降雨,就都躲进城堡休息,因为几天几夜没好生睡觉,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用云梯偷偷爬上城墙,等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己经大开,李秀成率部冲入城内,攻了杭州。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


和春闻讯,知道杭州已失,断了后勤供应,急今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见清军已分兵解救杭州,敌军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抗州,放火烧了粮仓之后,火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回撒天京。两路兵马汇合一处,机智地绕道而行,回避了张玉良回救抗州的部队,终于顺利地赶回天京。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始料不及,左冲右突,阵势大乱,死伤六万余人,。清军惨败,天京之围已解。短时期内,清军已无力再打天京了。


三十六计故事第三计借刀杀人


【故事】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明天启六年,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十三比一,力量悬殊。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明军的奋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努尔哈赤,满军惨败。怒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而死。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定。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败而回。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巴添狼狈而逃。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州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地。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斩首。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四计 以逸待劳


【故事】


三国时,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故事】


努尔哈赤、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只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帝即位时,年龄太小,只有七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兖身上。多尔兖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已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倒想振兴大明。可是,他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将,他的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溃大局已定。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明朝名将吴三硅的爱妾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掳了他的爱妾。本来就朝三暮四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满清,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兖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兖迅速联合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兖志得意满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满清占领中原的基础。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故事】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七计 无中生有


【故事】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实际上,秦国兵力最强,楚国地盘最大,齐国地势最好。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无法取胜。秦国的相国是个著名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击之。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仅出使楚国。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一带)送与楚国,只要楚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盘,二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随 约呢?


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哪里知道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和秦。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丑,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要秦王亲自央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成了。”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你们听错了吧!”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片国土。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八计 暗渡陈仓


【故事】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因此,故伎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奇才韩信,二施“暗渡陈仓”的计谋,玩弄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


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们密切注意战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


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渡陈仓”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九计 隔岸观火


【故事】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三十六计的故事_三十六计的故事完整版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十计 笑里藏刀


【故事】


三国时期,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已经结束。


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给关羽写去一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做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


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


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三十六计的故事具体点?

具体点。

三十六计是古代中国的一本军事典籍,其中包含了三十六个具有战争策略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以简洁的文字方式刻画出了不同的策略,并为读者提供了在战争时应对不同情况的解决方案。

例如,其中的“声东击西”就是一种迷惑敌人的策略,通过制造假情报,让敌人的注意力从真正的威胁上移开,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而“欲擒故纵”则是一种追击战的策略,在追击敌人时故意采取放松警惕的态度,引诱敌人主动地逃脱,从而占据主动。

总之,三十六计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战术性和策略性,是古代军事领袖的经验总结,对于现在的管理者或团队领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十六计每一计的历史故事?

1. 瞒天过海:古代将领曹操在攻打南方时,听信谋士荀彧的计谋,假装要向东北进攻,实则暗地里派兵攻打南方,成功地瞒过了敌方。这一计策被称为“瞒天过海”。

2. 围魏救赵:战国时期,赵国被魏国围攻,孟尝君向楚国求援,但楚国王不肯帮忙。孟尝君便设计让楚国抢占赵国的城池,迫使魏国停止进攻,最终救援了赵国。这一计策被称为“围魏救赵”。

3. 借刀杀人:三国时期,曹操想杀害袁绍的盟友吕布,于是借口向吕布借刀杀袁绍,事成后又利用他人手段杀害了吕布,以此巩固了自身大权。这一计策被称为“借刀杀人”。

4. 以逸待劳:战国时期,齐国将领孙膑和田忌联合出兵攻打赵国,但孙膑建议先进行一场试探战,最终以逸待劳,赢得了胜利。这一计策被称为“以逸待劳”。

5. 暗渡陈仓:秦朝时,楚国要攻打秦国,但是秦国满城皆兵,楚国根本没有攻打的机会。于是楚国将领韩信命令士兵穿著困兽之服,在黑夜暗渡陈仓,打通了攻打秦国的通路。这一计策被称为“暗渡陈仓”。

6. 苦肉计:东汉时期,曹操围困下邳城,城内的军粮只够吃三天。城内将领荀攸建议将军们调整精神,利用苦肉计欺骗曹军,最终成功脱困。这一计策被称为“苦肉计”。

7. 金蝉脱壳:三国时期,诸葛亮与曹操的亲信司马懿开战。面对强敌,诸葛亮运用了“金蝉脱壳”的策略,以较少的兵力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重围,保住了自己的实力。这一计策被称为“金蝉脱壳”。

8. 远交近攻: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君主重耳通过和中山国、魏国建立声誉和友谊,最终把这两个国家变成了自己的盟友,进而兵分两路进攻山东、陈国,得以一举平定了其政治对手。这一计策被称为“远交近攻”。

9. 假道伐虢:春秋时代,晋国攻打虢国时,派出荀息和盾之丘作为犒赏,但是这两人在虢国安家落户,渐渐地与虢国民众

三十六计的成语故事?

以下是三十六计的成语故事:

1. 瞒天过海: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船到东海岸,并建造浮桥,使围攻高丽的敌军误以为有御驾亲征,引兵撤退的故事。

2. 围魏救赵:孙膑攻打魏国,迫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救的故事。

3. 借刀杀人:刘秀借未归顺自己的邓奉杀了刺杀自己的阴丽华的表兄弟刺客的故事。

4. 以逸待劳:朱隽在宛城之战中坚守不出,等到黄巾军将领韩忠和张曼成率领一部分兵力追击曹军时,采取分兵夹击的战术大获全胜的故事。

5. 趁火抢劫:程婴带着赵氏孤儿到公孙杵臼家中,并说明实情,随后奉上赵氏孤儿,自己则逃亡的故事。

6. 声东击西:班超出使西域时,为使匈奴解忧,决定智取盘超出击匈奴的故事。

7. 无中生有:张仪以六百里之地骗楚怀王与齐断交,后秦国出兵攻楚,大败楚军,并占领了土地的故事。

8. 暗渡陈仓:韩信命樊哙率军从故道而入,制造出从正面进攻的假象,吸引了雍王章邯的军队的注意力,然后韩信自己则带领军队主力从侧面进攻故县,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9. 隔岸观火:田单将攻打狄国,先假装进攻燕国,让齐王上当,随后狄国军队被消灭的故事。

10. 笑里藏刀:李园将妹妹嫁给春申君,随后让妹妹怀孕并将孩子说是春申君的骨肉,随后让春申君将李园任命为楚国的国相的故事。

11. 李代桃僵:程婴为保护赵氏孤儿而牺牲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以及与赵氏孤儿一起生活了16年的故事。

12. 顺手牵羊:周瑜与黄盖演苦肉计,黄盖诈降曹操,火烧赤壁的故事。

13. 打草惊蛇:王宝钏因丈夫薛平贵出征,因生活所迫而与母亲断绝关系后,在寒窑中度过18年的故事。

14. 借尸还魂:李闯王攻入北京后称帝,李岩得知消息后前来劝阻未果的故事。

15. 调虎离山 :包公设计让李妃引诱庞飞上钩的故事。

16. 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七放孟获的故事。

17. 抛砖引玉:李白抛出《清平调》三首以打动杨贵妃的心,让高力士等人推荐自己的故事。

18. 擒贼擒王:孙悟空为救唐僧而与魔王交战的故事。

19. 连环计:王允利用貂蝉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最终成功杀死董卓的故事。

20. 走为上计:刘邦与项羽争霸时,韩信为保存实力而退避三舍的故事。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5  比翼知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150051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