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比翼知识网!
比翼知识网LOGO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

2025-08-05 00:35:16
秘洪学
14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出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选段: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此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论述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的道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意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意味着,在事物的成功中,天时、地利是重要的因素,但人的合作和努力更为关键。天时指的是时机和环境的适宜。地利指的是地理、资源和条件的优越。然而,即使拥有天时和地利,如果缺乏人的和谐合作和努力,也难以取得成功。这句话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人们应该相互合作、积极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目标和成就。因此,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人和始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明了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五里之谷,,,。指人的时机机遇好,不如所处于的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四处方便;地理位置好,不如人和、人心集聚在一起的好。

人的成功,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只有三者都具备了,就成功了。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必佑之,人必干焉!,要用智慧力量灵活去谋划地利与人和,则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聚也,事必躬亲,乃至成功也。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5  比翼知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1500519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