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一不做二不休意思是什么
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和来历?
唐德宗时,有支军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cǐ)为皇帝。朱泚自称大秦皇帝,拜张光晟(shèng)为副将。唐德宗命令李晟领兵讨伐朱泚,逼近长安。 张光晟率兵驻扎在九曲,与李晟军对阵。
张光晟见李晟军声势浩大,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暗中派心腹去与李晟联络。李晟表示欢迎他归降朝廷,张光晟带领部下投降。李晟为他向德宗上奏章,要求对张光晟减罪任用。
李晟带了张光晟参加宴会,华州节度使路元光怒道:“决不与反贼同席!”
李晟只得把张光晟软禁起来,听侯朝廷处理。不久,德宗下旨,认为张光晟罪不赦,理应处死。张光晟临死前说:“传话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 成语“一不做,二不休”由此而来,比喻不做则已,既然已经做了,就索兴做到底。
脑筋急转弯:一不做二不休什么意思?
脑筋急转弯 一不做二不休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讲的是父母生了 兄弟两,两个孩子长大之后 ,老大总是很懒惰 坐在家里啥事也不想做 ,只等着坐享其成 。一家人辛辛苦苦把他媳妇儿娶过来 ,还等着父母给他养孩子 。老二就非常勤快,也起了一个很勤快的媳妇儿 。结婚之后, 两个人好好的干活 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 。
一不做,二不休!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可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读音:yī bū zuò,èr bù xiū。出自: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翻译:张光晟在临死前说:“传语后人:要么不做,做了要索性做到底。示例:他早知道自己冒犯了县官的尊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再来个破口痛骂:“县大老爷身为民之父母,哪有大白天抢人的道理!”。扩展资料典故原文: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本意为:一不要兴风作浪,二不要改弦更张。前者无为,后者守常。理由如下:一、作、做两字不同义。。作,兴起;做,处理寻常事。“作”改为“做”,意义大不相同;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况且监狱里的不善之言不会被传出;三、汉武帝尊儒道家低潮,直到唐朝才开始复兴。道家真理:一不作——无为,二不休——守常;四、一和二并列,通常不具有承接关系,是叙述两件不同的事。
“一不做,二不休,搬到葫芦淌了油”怎么解释?
解释: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