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公历是什么_公历是什么意思
公历是什么意思?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一年365天,分为十二个月。每四百年中有九十七个闰年,闰年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通称“阳历”阴历[yīn lì]:历法的一类,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制定,通常所说的“阴历”指中国旧时用的历法,就是夏历。也说“农历”。公历[gōng lì]:公历的标准名称是格里高利历 ,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历法。它先由意大利医生、天文学家、哲学家、年代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约1519-1576)与克拉乌(Christophorus Clavius)等学者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后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颁布。而公元即“公历纪元”,又称“西元”。中国于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国际社会多数国家通用的西历和西元作为历法和纪年。
公历是指什么?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公元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56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5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 因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 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 对于回归年之时间,有记住之必要,为便于记忆,编一歌诀如下: 地球绕日一周年,要知时间有多少?三六五日加五小,四十八分四六秒。 由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谓之一年,年长本应与岁实相等,然而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奇零之时数计入,故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每年余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至四年约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 无闰日这年,谓之“平年”,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闰年三百六十六日。 但四年之闰余,仅二十三时十五分四秒,今闰一日,未免过多,超过之四十四分五十六秒,积至二十五闰,为十七时五十八分二十四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满百年废一闰,至第四百年又不废。如是每四年置一闰,每四百年减三闰,计超过二小时五十三分二十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三千二百年后,始补足此一日之差。 公历的闰年: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纪元是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年算起。 公历每月有月大、月小和月平的说法,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只有2月,为28天(闰年29天)。 公历一年中每月天数: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天数3128 闰年29 31303130313130313031
公历是什么意思?
公历,也称阳历或西历,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历法,基于太阳的运行周期,以一年为周期,将一年分为365天或366天(闰年)并以月份和日历来表示时间。公历源于罗马历法,由于其准确性和易于使用,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政府、商业、教育等各个领域。
与之相对,中国传统历法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每月以农历十二个月为周期,历法体系独特,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公历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各国互相沟通和协调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