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_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什么
2025-09-15 06:21:25
4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普遍性是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也只能通过特殊性才能显示出来。马的毛色有很多种,但无论什么颜色的马都是马,“白马非马”即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白马非马的命题?
“白马非马”是古代思想史上的著名命题。公孙龙的论证是这样的:“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他的论证在逻辑上和概念分析上做出了独到的历史贡献,但是他把一些概念混淆而流入诡辩。
他分析了马与白马这两个概念的差別、个别与一般的差别。但是,他夸大了这种差别,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并加以绝对化,最后达到否认个别,只承认一般,使一般脱离个别独立存在。从而导致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结论。
白马非马,为什么?
“白马非马”是一个著名的哲学论题,由战国时期的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这个论题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探讨事物的本质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白马”和“马”确实有所区别,前者指的是颜色为白色的马,后者则是指所有马的集合。但是,从概念的角度看,我们通常所说的“马”,是指马的共性,即马的形状、特征等。而“白马”则是这个共性下的一个具体实例。因此,“白马”和“马”在概念上是相通的。
所以,“白马非马”这个论题并不是说“白马”不是“马”,而是强调了概念和实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概念在语言中的表达方式。这一论题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概念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