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比翼知识网!
比翼知识网LOGO

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是哪些)

2024-10-01 02:53
骆驼病毒
13

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了什么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包括“五四”前期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时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 (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 1917年迁至北京.)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这场文学革命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了重要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提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发展观,论证文学变革的必要性,明确地提出了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文章提出,文学改良要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

陈独秀于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更为鲜明、坚定地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

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本,批判封建时代的文学为“非人的文学”;倡导新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其根本目标在于能使人性得以健全发展 .

1919年1月在《每周评论》发表《平民的文学》,进而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李大钊发表重要文章《什么是新文学》(《星期日》第26号,1920年1月4日).

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是哪些)

文章中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不是为个人造名的文学”,这样的文学要以“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博爱的精神”作为“土壤根基”.

李大钊的努力,促进了新文学的理论主张有了长足的进展.

为扩大新文学的影响,《新青年》编辑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汇集反对文学革命的言论,仿照旧文人的口吻,写了《给新青年编辑的一封信》,在《新青年》4卷3号(1918.3)上刊出.

同时又刊出刘半农以记者名名义反驳王敬轩的《复王敬轩书》,将反对文学革命的这些言论逐一驳斥.此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

近代翻译文学先驱林纾介绍西方文学卓有建树.(他不懂外文,却与人合作,一生中翻译了欧美小说180种,共1200多万字.)

但林纾的旧的文学观念十分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为维护封建道统,他撰文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表示要“拼我残年极力卫道”.

新文化阵营对此进行了反击,林纾最终只能自叹老迈,寄慨将来,哀哀地收场.

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x0b《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1921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辅、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他们留学西洋,在美国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尊崇中国的古圣先哲,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

与《学衡》相呼应的,有章士钊在《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甲寅派”以1925年复刊的《甲寅》杂志而得名(1914年5月,《甲寅》月刊在东京创刊,两年后出至十期停刊)

其主要人物是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章士钊.

章士钊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史等方面来论证文言文的优越,归结为“国性群德,悉存文言,国苟不亡,理不可弃”.追随附和他的人甚至公开宣扬要取消“白话文学”这一名词.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其一,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为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其二,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其三,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文学革命的不足之处:五四新文学的部分倡导者存在着偏激的情绪,对某些传统事物(如京剧、汉字)缺少具体分析,以致简单否定.这些在以后的文学进程中需要逐渐给予纠正.

新时代五四精神对于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五四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五四精神也随之不断的发展,但使其内核爱国主义一直不变。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 。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具有怎样的地位?

  《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许多高级共产党员(如毛泽东)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常识文学篇。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名词解释?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就是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毛主席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当时六六屆,六七屆,六八屆毕业的初中,高中生,全国上下一片红。全部到边疆去,到生产建设兵团去,去农村插队去,轰轰烈烈,史无前列。

声明:如果本文侵犯作者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予以删除。

COPYRIGHT © 2023-2025  比翼知识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15005195号-3